|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缺席的代價:瑞士和平峰會後的問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北雁塘: 缺席的代價:瑞士和平峰會後的中國問題 https://t.co/aTFFN80c1d—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une 17, 2024


編者按:這是北彥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注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在剛結束的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上,缺席的中國成為那只“不在房間裡的大象”。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和鼓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而且在過去三年的俄烏戰爭中一直扮演“調停促和”角色的中國來說,這種引人注目的缺席其象征意義不亞於瑞士和平峰會的舉行。


和平峰會是一次審判

在俄烏戰爭進入到第三個年頭、戰場形勢隨著北約大批軍援的到來即將發生逆轉之際,瑞士著名風景名勝的盧采恩湖畔召開了有100個國家參加的和平峰會,並且通過了聯合聲明,要求扞衛聯合國憲章,敦促世界共同保證戰爭波及的核安全、糧食安全和戰俘交換及歸還掠奪兒童三項人道主義責任。

大概除了俄、中、白俄等國之外,國際社會完全有理由對此次峰會結束後和平的到來抱持樂觀,和平峰會的召開,不僅對聯合國秩序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形同某種意義的戰後安排,如同1945年初的雅爾塔會議。

歷史上,那是由美英蘇三國首腦確認了戰後基本秩序,即聯合國體制和其他關於維系和平的共識性安排。而今,圍繞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和烏東地區的占領,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從第二次《大西洋憲章》到無數次G7峰會和北約峰會,芬蘭、瑞典先後擺脫中立加入北約,再到此次瑞士和平峰會,歐洲逐漸覺醒、動員、武裝、並且轉入全面援助烏克蘭和全面制裁俄羅斯的階段,俄烏戰場上漫長的戰略相持即將結束,掌握主動的國際社會開始為戰後安排作准備。這就是瑞士和平峰會的初衷。

然而,瑞士峰會的意義遠遠不僅於此。在召集了100個國家代表和超過60國元首參加的峰會上,雖然最後的聯合聲明只限於三項人道主義主張,但是峰會本身的舉行以及峰會上各國代表對俄羅斯中國的譴責,將本次和平峰會變成了一次國際審判大會。那是一直暗地分化和杯葛此次峰會的俄中政客、外交官和宣傳機器無論怎麼努力貶低都難以抵消的。


這場峰會的成果,重要的不是美國副總統哈裡斯宣布繼續軍援15億美元,也不是最終近90個國家代表簽署了聯合聲明表達聲援,更不僅是對峰會前G7峰會的背書,而是要從本次峰會所確立的一個以跨大西洋關系為軸心的廣泛聯盟來看其政治後果:為了維護全球的自由主義秩序,與會各國對俄羅斯侵略、中國援助的行徑所做的強烈譴責,等同將俄中兩國雙雙置於國際的正義法庭上進行審判。

因此,瑞士和平峰會的意義可能是極其深遠的。作為一戰後的的國聯總部和二戰後聯合國人權機構等所在地,瑞士和平峰會將帶來的自然不會是一部新的已經證明失敗的“非戰公約”(Kellogg–Briand Pact),而是有關戰後秩序的聯合國改革共識。

換句話說,隨著與會各國特別是美國歐盟和北約以及廣泛的民主世界堅決支持烏克蘭抵抗到底的共同意志的形成,拒絕俄羅斯中國的所謂和平實質要求投降的建議,完全可以推測,在戰事結束之後,對俄、中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譴責意願勢必將轉化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強大改革動力,不僅消弱俄、中兩國席位的實質影響力,而且也相當程度上弱化了巴西、南非等南方大國未支持峰會聯合聲明後躋身安理會擴大改革的候選競爭力。


這或許是缺席峰會的中國在戰後將要面臨的嚴重外交危機。

中國首腦外交的失敗

中俄也在全球南方和北方之間制造了分裂,挑戰著全球自由主義秩序。如同那只不在房間裡的大象,對中國來說,對烏克蘭和平進程的有限分化和對俄羅斯侵略的策應,因為此次缺席而遭遇審判,將在長遠的未來被迫痛苦地咽下自我造就的惡果。

相比中國過去十余年以來四處出擊的戰狼外交、以及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優勢,拒絕出席如此重要的峰會然徹底表明了中國在俄烏戰爭的調停促和立場的虛偽和放棄,無疑地將加速中國與民主世界的政治脫鉤,進一步坐實世界量大陣營的分裂,但是更重要的,這一“缺席外交”造成的國家(被)審判,暴露了中國首腦外交的失敗:它以拒絕承擔真正國際責任、拒絕對話的逃避主義方式,反映了中國外交的致命缺陷——領袖個人的政治性格悲劇。

一方面,中國重大外交全系首腦個人,然而中國領導人並不是一個熱衷外交的政治家,在乎的是天下主義的巡幸和加封,如不久前出訪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享受當地民眾的山呼萬歲。但對外交事務最重要的也是本質性的工作,也就是如何運用個人魅力和技巧彌補國際普遍性和外交事務特殊性的鴻溝,可謂笨拙之極,全無現實感可言,並且被自身意識形態的偏見束縛,拒絕做出關鍵性的妥協,最終只能導致分歧和差異擴大、升級,演成外交危機和國家間的敵對。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